《苏轼诗词文赋一百篇》| 於潜女
来源: 责任编辑:任枫枫 2019年04月04 15:41:26
於潜女
青裙缟袂於潜女,两足如霜不穿屦。
觰沙鬓发丝穿柠,蓬沓障前走风雨。
老濞宫妆传父祖,至今遗民悲故主。
苕溪杨柳初飞絮,照溪画眉渡溪去。
逢郎樵归相媚妩,不信姬姜有齐鲁。
【题解】
此诗写于熙宁六年(1073),作者巡行至於潜(杭州属县,在杭州西二百多里,今已并入浙江临安区),见到当地女子独特的容貌装饰与情态而作此诗。
【注释】
①青裙:青布裙子。古代平民妇女的服装。缟袂(gao mei):白色衣服。屦(ju):古代用麻、葛制成的一种鞋。
②“觭沙”二句:乌黑头发被银栉绾住,犹如横穿织机带丝线的梭 子,在风雨中走动;觭(zha):张开貌。觭沙,翘张貌。这里形容於潜女子的鬓发。韩愈《月蚀》诗:“赤鸟司南方,尾秃翅觭沙。”柠:应作“柕”,织布机的梭子。蓬沓(ta):银栉。栉(zhi),梳子一类梳头用具的总称。苏轼《於潜令刁同年野鹤亭》有“溪女笑时银栉低”句并自注说:“於潜妇女皆插大银栉,长尺许,谓之‘蓬沓’。”障前:指大银栉遮着前额。
③“老濞”句:老濞,汉初刘濞(bi)被封为吴王。这里与下句的 “故主”,皆指五代的吴越王。宫妆,宫中女子的装束。此句说於潜女的打扮是从吴越王宫中的宫妆通过祖代、母代传下来的。这古色古香的打扮可以看得出这里的民风淳厚。遗民:前朝留下的老百姓。
④菩(tiao)溪:在浙江省境,源出天目山,分东、西二苕溪。东菩溪流经於潜境。“照溪”句:於潜女在溪边照着明镜般的溪水画眉整妆,之后便坐着船儿渡过溪去。
⑤樵归:砍柴归来。相媚妩:对着郎君招呼打趣,眉目传情。媚妩,姿态可爱迷人。“不信”句:西周初,姜尚封于齐,周公姬旦之子封于鲁, 姜、姬二氏遂成齐、鲁大族,其家族中妇女以豪华美貌著称。这句说,比之于於潜女的古朴、真率之美,不信齐鲁的姜姬两家的贵族还有什么美女!
【赏析】
青裙白衣、两足雪白、鬓发高张、银栉穿绾,在飘飘洒洒的风雨中劳动,在明镜般的苕溪旁梳妆画眉,乘坐在过溪的渡船上,见着砍柴归来的郎君便招呼打趣,眉目传情。苏轼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古朴而美丽、可爱而纯真、生动而传神的於潜美女图。在春风杨柳中,在青山绿水间,美丽的於潜女们劳作忙碌,自得其乐,让诗人不胜羡慕,其赞叹之情溢于言表。
此诗对於潜美女的描绘,既有静态的服饰容貌,又有动态的行为动作,既有外在的容貌动作美,更有内在的心灵神韵美,既有流畅的描写叙述,又有发自内心的热情赞叹,诗人以诗的语言描绘人物堪称一绝。汪师韩在其《苏诗选评笺释》中评价此诗说:“村妆野景,写出翛然(无拘无束貌,超脱貌)自得。练响选和,可入乐府(即配上音乐,可以歌唱)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