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乐诗文>不止读书

《苏轼诗词文赋一百篇》| 石炭并引

来源: 责任编辑:任枫枫 2019年04月04 16:11:34

彭城旧无石炭。元丰元年十二月,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。以冶铁作兵①,犀利胜常云。


石炭并引


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,

城中居民风裂骭②。

湿薪半束抱衾裯,

日暮敲门无处换③。

岂料山中有遗宝,

磊落如翳万车炭④。

流膏迸液无人知,

阵阵腥风自吹散⑤。

根苗一发浩无际,

万人鼓舞千人看⑥。

投泥泼水愈光明,

烁玉流金见精悍⑦。

南山栗林渐可息,

北山顽矿何劳锻⑧。

为君铸作百錬刀,

要斩长鲸为万段⑨。


【题解】


此诗作于元丰元年(1078),徐州任上。石炭,即煤炭。 



【注释】


兵:武器。

骭(gàn):小腿骨。

“湿薪”二句:城中居民想用一床被褥换半束湿柴火,都无处换得。薪,柴火。衾裯(qīn chóu),被褥。杜甫《秋雨叹三首》其二:“城中斗米换衾裯,相许宁论(哪里去管)两相值。”

遗宝:比喻石炭。磊落:明亮貌。翳:也作“瑿”,黑色美石。

流膏迸液:言石炭的储量很大。腥风自吹散:白白被风吹雨打。

根苗一发:如今一开发这里的石炭。

投泥泼水:石炭和上泥、水后燃烧。烁玉流金:指温度极高,能将金石熔化。

“南山”二句:是说有了石炭,则不必再伐木烧炭,也不愁炼铁无火。

百錬刀:锋利的钢刀。錬同“炼”。



【赏析】

徐州发现了石炭,作为父母官的苏轼欣喜异常,提笔作诗,把这好消息告诉友人,他兴奋地对友人说:您没有看见前年雨雪大寒,徐州城里居民让寒风把小腿都冻裂,柴火奇贵,用一床被褥还换不到半束湿柴。可如今这里发现了蕴藏丰富的优质石炭,燃烧起来火力旺盛。有了石炭,人们不仅不再去伐木烧炭取暖,而且能冶炼铁矿,铸造钢刀。这石炭真是百姓的福音!此诗以石炭发现前后作对比,充分展示了石炭带给徐州百姓的巨大福利,突显了诗人无比关心民生的民本情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