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苏轼诗词文赋一百篇》| 自题金山画像
来源: 责任编辑:熊莉 2019年04月28 09:46:56
自题金山画像
心似已灰之木,身如不系之舟①。
问汝平生功业,黄州惠州儋州②。
【题解】
建中靖国元年(1101)三月,苏轼由虔州(今江西赣州市)出发,经南昌、当涂、金陵,五月抵达真州(今江苏仪征),六月经润州(今江苏镇江)拟到常州居住。《自题金山画像》是苏轼在润州游金山龙游寺时所作。金山画像指金山寺苏轼画像,为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(字伯时,号龙眠居士)所作。《金山志》:“李龙眠画东坡像留金山寺,后东坡过金山寺, 自题。”
【注释】
①“心似”句:已灰之木,烧成灰的树木。此句谓自己心如死灰。语出《庄子•齐物论》:“形固可使如槁木,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?”系: 拴着。
②“黄州”句:诗人反对王安石新法,以作诗镑讪朝廷之罪被贬谪黄州,后又贬谪惠州、儋州。在这三个地方,作者度过了长期的贬谪生活。
【故事】
元符三年(1100)四月,宋徽宗大赦天下,复起苏轼为朝奉郎。第二年正月,苏轼翻过大庾岭,踏上中原土地。时年六十五岁,坡仙终于北归了。他自言“颜极丹且渥”,可见海南风土把他滋养得尚好。至于坡仙之逝,着实是个意外。
六月里,舟行常州,两岸数万百姓为他祝福。沿途皆盛情,实难推却,苏轼赴了几次宴,稍有些腹泻。夏日船舱潮湿且闷热,苏轼身子原本性热,撑了一个多月,终于病倒了。据林语堂先生考证,他应该是得了痢疾。
惠州,儋州,都过来了,却倒在北归路上,直教人扼腕。临终前,苏轼面壁不语,默然流泪,他深爱这人间的一切,他并不甘心……这首绝命诗,读着令人绝望。
三处贬所,三处功业之地,毕生坎坷一字不提。有人说这是在借贬所反讽,其实没必要如此解读。将去之时,不过说点真话罢了。十年贬谪路,东坡得到的,远比失去的多。
8月24日,苏轼病逝于常州。次年,其子苏过谨遵父命,将父亲灵柩运往河南郏县安葬。苏轼的墓园位于莲花山下,当地人称之为“小峨眉”。
【赏析】
此诗写于诗人去世前两个月,作者年逾花甲,像大多数这个年纪的老人一样,自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。回首自己的一生,几起几落,失意坎坷,纵然有忠义填骨髓的浩瀚之气,也不得不化为壮志未酬的长长叹息,所以一开端便慷慨悲歌,自叹飘零,说自己心如死灰。接下来的“身如不系之舟”则承接上句的忧伤心绪,抒发自己晚年漂泊不定的忧伤情怀。可正当我们为作者伤感时,诗人却将笔锋一转,一反忧伤情调,以两句“问汝平生功业,黄州惠州儋州”来收束全诗,用诙谐戏谑的自嘲之语来总结自己的一生。苏轼认为,自己一生的功业,不是在朝中做达官显贵,也不是在地方任知州知府,而是只被贬谪的这三州。这调侃自嘲的诗句虽说是带着泪的微笑、满怀愤懑的诙谐,但却丝毫不减诗人一贯的豪放本色、豁达胸怀。